回到主页

21世纪经济报道:《多元性别健康报告:关注性少数群体健康》

性取向不同者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11月28日,北京无国界爱心公益基金会召开了“健康中国:彩虹友善医疗计划”研讨会。会上发布了首份《中国多元性别群体健康状况一期报告》(下称《报告》),揭示出多元性别群体当前在健康医疗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是一名聋人,又是男同性恋,还是HIV感染者”,新闻发布会一名多元性别群体代表萧翎这样介绍自己。他回忆了自己患病后的遭遇,当地三甲医院医生不愿与他当面交流病情,取而代之的是短信。随后,他被推荐给疾控中心,但疾控中心防艾医生同样推诿。最终,萧翎只能来到北京的疾控中心,才接受了药物治疗。

《报告》介绍,多元性别群体在生活中而往往被主流社会忽视,是最边缘和弱势的一个群体。如在健康医疗方面,难以得到匹配的健康服务与有效支持,甚至还存着在许多误解与歧视。

《报告》显示,面对医疗服务时,61%的多元性别人士害怕被医护人员区别对待。42%的多元性别人士明确表示,就医时不会且从不透露自身的性取向与性别认同。医护人员一旦获知他(她)们的性取向或性少数身份,多元性别者极有可能面临很多困难。有4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透露自身性少数身份时,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区别对待。另外有38.1%的艾滋病感染者表示,在领取HIV确证结果时,没有得到充分咨询与讲解。

甚至一些保险公司也将其排除在外,北京无国界爱心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令坤告诉记者:“人保财险的交通意外险中,HIV感染者是免责条款。这令我很震惊。”

除艾滋病外,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多元化,中国同性恋人者越来越多,生活习惯不同,他们往往更容易罹患一些病种,如男性束胸造成的乳腺疾病、性工具使用带来的感染,以及肛肠疾病等。但医生对此关注程度较小,在交流、用药、治疗等方面造成障碍。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艾滋病项目中国办公室首席医学官李志军看了报告深感震撼,“这份报告真实反映了该群体在医疗健康方面的真实诉求,是以往包括很多专业机构所做的调查中都没有反映出来的。”如报告中披露的感染者领取HIV确认报告时,没有得到充分地咨询讲解和情绪支援,“这让人很担心,HIV确证后咨询对感染者十分重要,为什么我们地方医疗机构没能做到位,是需要未来医疗部门更加重视和不断改进的一环。”

著名学者李银河表示:“艾滋病的出现使人们注意到同性恋生存状况,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有人抱怨同性恋议题被艾滋病绑架了,每当媒体上出现同性恋必定是在谈艾滋病,这是一个可悲的链接。”她介绍,中国的男同性恋有70%会进入到异性婚姻,大量同性恋者往往以婚姻做保护伞掩盖他们真实的性取向,“如果说过去男同性恋结婚,妻子受到的只是不幸婚姻的折磨,现在受到的则是艾滋病的潜在威胁。”

李银河指出,在我国由于文化传统社会观念不同的,同性恋者往往还有有自己的家庭,既有同性性关系,又有异性关系,这给我国艾滋病防治带来很大的难度。因为直肠黏膜组织非常容易破损,同性性行为感染危险度比异性性行为要大。她呼吁:“反对对同性恋歧视,加强同性恋群体的防病意识,是防治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的唯一正确的态度和能够奏效的措施;而对同性恋的歧视,则不仅是对同性恋群体的伤害,也将祸及整个社会。”

同一天,活动现场启动了“彩虹友善医疗计划”,力求减少和消除多元性别群体、艾滋病感染者就医中的歧视,推动医疗机构营造友善医疗环境。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